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宣威市“五强化、五突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

    信息发布者:dongrongsheng
    2018-12-28 21:35:10    来源:转宣威市政府门户网   转载

     产业扶贫是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两不愁”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宣威市坚持“近期能达标可核查、远期看得见可持续”的原则,精选脱贫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带贫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67个,建设产业扶贫基地214片13.8万亩,夯实了产业脱贫基础。通过“五强化、五突出”,基本实现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对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户全覆盖,主要经验如下:

            一、强化绩效考核,突出行政推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产业扶贫考核纳入扶贫开发成效考核重要内容,重点对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和方案编制、研究部署工作频次、财政资金投入占比和强度、产业对贫困户覆盖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覆盖率、典型打造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行政推动合力,营造了市乡村共同抓产业扶贫的工作氛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突出动力激发。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细帮扶模式、扶持标准、扶持范围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制定下发农业产业扶贫实施细则,明确摸底调查、核实申报、项目批复、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资金兑付等操作流程。2018年面上主推三种帮扶模式,即直扶到户、订单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做到因人因户施策。直扶到户模式:针对投入不足和技术缺乏的贫困户,实行“物资+技术服务”,采用提供种苗、肥料等农资补助和技术指导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脱贫。订单帮扶模式:针对产品转变为商品意识不强的贫困户,实行“订单+合作社+贫困户”,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的合作社,由合作社分别和龙头企业、贫困户签订订单,带动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模式:针对发展动力不足或者有剩余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生产托管等形式,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直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带动增收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增收脱贫。通过扶持政策的出台,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动性,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贫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产业扶贫推进动力。

            三、强化主体培育,突出载体搭建。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对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合同订单、入股分红等方式建立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带贫奖补、基地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通产业到户精准扶贫路,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一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贫困户将土地通过出租的方式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租金收入。二是通过参与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吸纳贫困户到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基地或者加工厂进行务工,获得工资收入。三是通过签订合同订单发展产业获得经营性收入,在产前由合作社分别和龙头企业、贫困户签订订单生产协议,产中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产后按照订单协议如期收购贫困户发展的农特产品,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四是通过入股分红获得资本性收入,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折股量化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获得分红收入。全市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67个,带动贫困户4.2万户11.4万人,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3.7万亩,带动2.1万户5.8万人;劳务用工带动1.4万户2.1万人;合同订单带动3.2万户7.9万人。

            四、强化资金投入,突出保障支撑。对于年内计划脱贫出列的贫困乡村,在资金补助和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并开展技术培训,使贫困户懂技术、会管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内生动力。2016年投入705万元,用于扶持年内脱贫出列的20个村3926户10445人发展生猪、蛋鸡、蔬菜等脱贫产业。2017年,全市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424.35万元投入产业扶贫,受益贫困户13621户41346人。2018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19万元,扶持15911户4906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种植特色经济作物15466亩,新建圈舍130880平方米,养殖生猪19214头、养殖肉牛109头,预计可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

            五、强化模式推广,突出典型引路。在充分领会省、市提炼的产业扶贫10种帮扶模式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各地先进典型做法,并加以总结和创新,探索了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形成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的产业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返租倒包模式。如:宝山镇得马田村,针对脱贫产业分散、管理难的问题,依托大松林合作社,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即:由合作社统一规模流转流转土地、统一划线理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负责产品回收、贫困户分户分片承包经营,带动全村所有贫困户101户262人参与中药材种植。每户按照1亩的标准,分户连片种植党参和当归,销售收入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全部归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100元。二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股份合作模式。如:板桥街道板桥社区立足资源禀赋,以社区党总支为引导,采取能人带动形式,建设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1000余亩,带动全村22户7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产业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参与发展获得分红,预计户均获得分红收入780元。三是实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如:乐丰乡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800万元,在下辖的14个行政村,每个村建设年出栏生猪千头的家庭农场,租赁给宣威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经营,每个家庭农场获得7.5万元的租金收入,其中2.5万元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剩下5万元分配给全村未脱贫户,户均获得收益396元,实现对整乡所有贫困户全覆盖。   (
    宣威农业局  薛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